当前位置:
首页
>
新闻速递
>
本地新闻

宣威市西泽乡退耕还林结硕果

发布时间:2024-09-18 08:55:00   来源: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  作者:薛开雷 秦玲玉   阅读:(58)  

宣威市西泽乡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,以实施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业建设项目为契机,大力发展花椒种植,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,助农增收致富。

640.png

范家村花椒种植基地

走进西泽乡迤那村委会范家村花椒种植基地,一团团、一簇簇颗粒饱满的红花椒挂满枝条,椒香四溢。

640.webp (1).png

花椒初加工厂房

基地负责人范开周原来做煤炭生意,因煤矿关闭,面临行业转型,他看好农业未来发展前景,于是决定发展花椒种植业。在村委会的帮助下,他从农户手中流转退耕还林土地180亩种植花椒,并成立宣威迤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。一开始基地种植的品种是青花椒,由于气候不适应,产量并不高。2020年,范开周又投入200万元改种血椒,这批血椒长势较好,今年已是第四年挂果,每亩产量500公斤。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,范开周还建设了花椒初加工厂房加工干花椒,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。

宣威迤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开周介绍:“通过6年的努力和奋斗,今年的产量在10吨左右,产值在20万元,干椒80元左右一市斤。但是丰果期可能还要两到三年,到时候的产量可能达到30吨左右。血椒这个品种比青花椒香、比大红袍麻,香和麻的结合体,油润比较高。现在的用工量摘花椒每天有10多个人,他们的收入每天在130元左右,都是附近的农民用工。下一步,农户能栽的我提供技术指导、销售一体,把现在所有的花椒树精细化管理好,然后带动他们发展。”

640.webp (2).png

花椒初加工厂房


范开周的花椒基地今年已经初见成效,他对未来花椒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他表示,等到明年花椒进入盛果期,基地用工量将达到30人,可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
迤那村村民王彩芬说:“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多月了,平均每天要摘50多斤花椒,一天有130元到140元的工钱,离家也不远。”

迤那村属于高寒山区,平均海拔2100米,水资源丰富。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和当地地理、气候资源,迤那村现已发展花椒种植300亩,惠及村民80余户,每年的产值达120万元。

640.webp (3).png

烘干花椒

花椒树根系发达,能抓牢表层土壤,保水、保土能力强,是一种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作物。为此,西泽乡在退耕还林过程中,积极推广花椒种植,通过合作社带头示范种植,逐步带动全乡农户种植。同时,按照分片包干负责的办法,将工作人员挂片挂村,切实加大退耕还林技术指导、质量监管、整改工作落实力度。花椒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
西泽乡林业站站长李畅科介绍:“从2014年至今,西泽乡退耕还林7000亩,涉及花椒面积1200亩,涉及农户400户。现在部分基地每亩活花椒达到500公斤的产量,干花椒达到100公斤,每亩产值8000元到1万元左右。下一步,我们在维护好现有面积的情况下,进一步细化管理、深加工,让示范基地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。”

推荐新闻

点击排行